The Professional Portfolio for Aspiring Principals 關於有抱負的校長的專業培訓課程讀後感
「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身處在高知識發展、經濟及社會問題解構及衍化的後現代主義時代,因此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學習成長背景、對教育的哲學思維、對一所學校的發展及個人專業成長的規劃等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校長遴選委員會所重視的,尤其在校長培訓過程中有沒有可以培養出一個校長候選人的專業背景(教學領導技巧、溝通技巧、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理財能力及教學技能)。
文章內有提到面對學校的發展,一個有為的校長要懂得反思及勾勒願景。因為反思而有較新的認知、批判和評估、構思願景。說的很好,若校長要對學校有所作為,就是要「做」,而這個「做」就是很簡單的為四個伙伴(教職員工、學校、學生、自己)塑造願景,由校長的教育哲學、領導哲學等知識透過作者所建議的九個面向(哲學的指導原則、組織管理、監督和甄選教職員、教學學習和技術、領導風格、和社區的溝通關係、專業成長、學校改善、學生評估和成就)來架構成一個清楚而成長的脈絡。
我對其中比較好奇的是:一個校長的專業能力竟也包含了文書處理、電子郵件、數據庫的應用、網路搜尋等,可見以現代科技的發達,要求校長要學會這些東西,是對教育發展的一個溝通及基礎了解。試想:一個校長只會高談闊論而甚至連基本的電子溝通文件都捨不得用抑或不會用,那豈不讓教師及學生失望!
閱讀資料來源 : http://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9-101principal/refer11-1(Portfolio).pdf
部落格文章
星期二, 7月 22, 2008
星期一, 7月 07, 2008
校長學專題_上課心得
當初也是因為所上的好,才來到這座寶山 。
一直以來,我自認上台就會緊張,但是看到同學們一直在進步,我想我的潛質應該可以跟得上吧!幸好我撐下來了!並且一直遇到良師。
從當過導師、行政、組長、到現在科任,漸漸覺得當老師服務的範圍真的只有幾個人而已,要讓自己服務更多人只有讓自己視野更寬廣、位階更高點這樣才能更有作為。
雖然我的個性上是溫吞和善的,但是在看到所上的老師、學長姐、同學及相關的人都這麼用心,台灣的教育應該會更好的。
接觸木金老師之後,越發現老師真是性情中人,不僅學識淵博,口才更是詼諧幽默。在校長學這個一天的課程中,使我想起這十幾年的教育生涯中所遇到的校長、主任們,老師在上課我就在心理驗證著,如何成為一個完美的主任、校長。
除了感佩老師資料給的完善之外,透過這樣的建置方便的部落格來進行PBL(問題導向思考學習)及RL(逆向思考學習)這種方式,卻也是進行一場很好的科技學習之旅。
一直以來,我自認上台就會緊張,但是看到同學們一直在進步,我想我的潛質應該可以跟得上吧!幸好我撐下來了!並且一直遇到良師。
從當過導師、行政、組長、到現在科任,漸漸覺得當老師服務的範圍真的只有幾個人而已,要讓自己服務更多人只有讓自己視野更寬廣、位階更高點這樣才能更有作為。
雖然我的個性上是溫吞和善的,但是在看到所上的老師、學長姐、同學及相關的人都這麼用心,台灣的教育應該會更好的。
接觸木金老師之後,越發現老師真是性情中人,不僅學識淵博,口才更是詼諧幽默。在校長學這個一天的課程中,使我想起這十幾年的教育生涯中所遇到的校長、主任們,老師在上課我就在心理驗證著,如何成為一個完美的主任、校長。
除了感佩老師資料給的完善之外,透過這樣的建置方便的部落格來進行PBL(問題導向思考學習)及RL(逆向思考學習)這種方式,卻也是進行一場很好的科技學習之旅。
困難與改進策略:萬華社區學生素質不均,部分家長疏於管教,學生容易被廟會成員吸收,交友複雜,校外行為也易破壞校譽,容易造成部分家長對於學校管教上的誤解。
A:
界定問題:
老舊社區學生素質不均,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再加上家長忙於工作對學生疏於管教,而萬華區處在傳統社區及龍蛇混雜幫派衝突地域,學生往往容易被廟會幫派成員吸收。
畢竟學校沒有權利去要求人口的結構、社區的環境是怎樣一個素質,因此唯有從一些內外部的面向去改善、合作以求盡心盡力來提升教育的品質及加強親子關係,造成親師生、社區皆贏的局面。
以下我們就分成四個區塊來探討:
1.學生個人:素質尚可或中上,但因家長疏於管教、交友不慎因此流連在外被廟會幫派成員利用。
2.學校教學:零拒絕,盡力帶好每一位學生。
3.家庭背景(社經地位):加強親師聯繫,問題溝通,找到對學生的利基。
4.社區環境:尋求了解社區生態,發展合作平台。
對於上面的問題區塊,本組經過討論後,提出幾點策略以供參考,希望對學校及社區、家長、學生有所助益:
(一)內部:
1.建立學生能力多元發展的平台(師生共同對話商討、教師研擬計畫)
2.進行補救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成就(除本校教師資源外並可加入家長資源及附近校域支援)
3.強化輔導機制關懷弱勢學生(建立強而有力的諮詢行動組織)
4.發展學校其他特色,建立學校優良形象(鼓勵學生發展專長多參加比賽,突顯學校特色,以好成 績吸引家長觀感)
5.增加家長對學校的認識與信任(時常舉辦活動或親子活動,宣導學校理念)
(二)外部:
1.將社區生態、民間信仰納入課程
2.整合學校和社區的資源,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3.深入家庭訪談,加強親子教育,廣設認輔制度
第四小組成員:魏雪玲、黃偉洲、邱毓玲、吳勝揚、賴妏甄
界定問題:
老舊社區學生素質不均,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再加上家長忙於工作對學生疏於管教,而萬華區處在傳統社區及龍蛇混雜幫派衝突地域,學生往往容易被廟會幫派成員吸收。
畢竟學校沒有權利去要求人口的結構、社區的環境是怎樣一個素質,因此唯有從一些內外部的面向去改善、合作以求盡心盡力來提升教育的品質及加強親子關係,造成親師生、社區皆贏的局面。
以下我們就分成四個區塊來探討:
1.學生個人:素質尚可或中上,但因家長疏於管教、交友不慎因此流連在外被廟會幫派成員利用。
2.學校教學:零拒絕,盡力帶好每一位學生。
3.家庭背景(社經地位):加強親師聯繫,問題溝通,找到對學生的利基。
4.社區環境:尋求了解社區生態,發展合作平台。
對於上面的問題區塊,本組經過討論後,提出幾點策略以供參考,希望對學校及社區、家長、學生有所助益:
(一)內部:
1.建立學生能力多元發展的平台(師生共同對話商討、教師研擬計畫)
2.進行補救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成就(除本校教師資源外並可加入家長資源及附近校域支援)
3.強化輔導機制關懷弱勢學生(建立強而有力的諮詢行動組織)
4.發展學校其他特色,建立學校優良形象(鼓勵學生發展專長多參加比賽,突顯學校特色,以好成 績吸引家長觀感)
5.增加家長對學校的認識與信任(時常舉辦活動或親子活動,宣導學校理念)
(二)外部:
1.將社區生態、民間信仰納入課程
2.整合學校和社區的資源,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3.深入家庭訪談,加強親子教育,廣設認輔制度
第四小組成員:魏雪玲、黃偉洲、邱毓玲、吳勝揚、賴妏甄
訂閱:
文章 (Atom)